2022年3月21日上午,厦门大学医学院沈曲副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基于慕课的O-PIRTAS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以《儿科护理学》为例”的学术报告。师生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报告会,郭建鹏教授主持此次报告会。

报告初始,沈老师以雨课堂的实时提问形式呈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并从信息化时代视角论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后,沈老师从注意力10分钟法则出发,介绍了微课的短时性和目标性特点,并着重论述了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沈老师指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其核心是把直接讲解移出到课堂之外,让宝贵的面对面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丰富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最大化地增加学生在课上进行深层参与的时间,从而实现教学的高阶目标和提高学生的高阶能力。
最后,沈老师详细介绍了O-PIRTAS翻转课堂模式,并以亲身主持的《儿科护理学》翻转教学为例,清晰地呈现理论模式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过程。O-PIRTAS分别指的是目标(Objective)、准备(Preparation)、教学视频(Instructional video)、回顾(Review)、测试(Test)、活动(Activity)和总结(Summary)。沈老师指出,O-PIRTAS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特作用且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在目标环节的教学高低阶目标区分以及在活动环节的课堂活动设计对翻转课堂的成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尤为关键。她还强调,评价指标是翻转课堂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将过程性评价融入到翻转课堂的每一环节。除此之外,学生的教学反馈,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和考核目标的细化,以及雨课堂、慕课堂等信息技术的使用都有助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沈曲老师和我院师生就翻转课堂相关的教师投入、学校支持、高低阶目标的划分以及教学成效的评价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进一步探讨了教学过程中知识获得和个人成长的平衡、学生团体活动的评价以及学生成绩考核的方式等问题。沈老师强调,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初始阶段应先从半翻转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融入翻转课堂模式。并且,教学的“知信行”合一是教师能否坚持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最后,郭建鹏教授对本次报告会进行了总结。郭建鹏教授指出,沈老师在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考核压力下,仍能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这是非常值得钦佩的。并且,她在翻转课堂理论模式的实践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效。当前,翻转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仍代表着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建设高品质课程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他进一步强调,作为高等教育研究者,我们需要谨记教育教学的研究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所做的研究应该是能够用于指导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
图文: 王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