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0日上午,教育研究院44周年院庆学术周教师论坛(第三场)在学生公寓海韵八6楼报告厅举行。赵婷婷教授等四位老师作学术报告,我院师生、院友以及兄弟院校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上半场由陈斌副教授主持,王洪才教授作点评;下半场由乔连全副教授主持,赵婷婷教授作点评。

赵婷婷教授报告的题目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新思路》。该报告从大学质量文化的内涵及作用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大学质量文化的形成、特点,深刻揭露了质量文化中现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质量发展与我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路径。
王洪才教授点评指出,该研究现实性、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对我国高等教育文化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精准梳理,提出了“质量追求的外在强加性、质量管理的约束导向性、质量制度的规范导向性”等观点,结论引人深思,反思超然。
陈兴德副教授报告的题目为《趋同存异:保护高等教育多样性》。该报告从同质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特有现象,还是世界高等教育共性特征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同质化的现象和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调控手段,赋予了同质化问题新的话语内涵。

王洪才教授点评指出,该研究具有“辩证思考、历史为建、国际视野、立足现实”等优点,能够为师生的研究提供借鉴思考。

张宝蓉教授报告的题目为《调控与规则:台湾私立高校退场中的公权力干预及其困境》。该报告首先探讨了公权力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分析了台湾私立高校退场的背景,提出公权力干预的必要性,再次讨论了台湾私立高校退场中的两种公权力干预模式,最后就公权力干预的特征与困境进行了深入研究。
赵婷婷教授点评指出,该研究论据详实、论证严谨,引发了我们新的思考,例如,一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达一定数额,生育率下降,是否会引发高等教育规模维系的可持续性问题;二是高等教育布局与均衡发展的理念有关,按照区域布局的高校如果出现退场问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赵叶珠教授报告的题目为《中新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汉语教学与孔子学院发展》。该报告从“新西兰概况、中新跨文化交流及外交关系、新西兰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学和小学汉语教学发展现状、多语背景下的汉语教学、新西兰汉语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孔子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赵婷婷教授点评指出,该报告以汉语教学与孔子学院发展为例,展示了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文化输出、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该报告可以为从事文化传播研究的师生提供思考。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分别就“大学质量文化的效应”“高等教育发展标准趋同”以及“台湾私立高校的非营利性属性”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对话。
文字:张宇恒
图片:杜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