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下午,教育研究院44年院庆学术周研究生论坛(第三场)在学生公寓海韵八6楼报告厅举行。郭璐等9位研究生围绕“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学研究发展”“博士生培养”“中外合作办学”“比较视域的根本逻辑”“大学生心理韧性”“评教行为”等核心议题作学术报告。教育研究院师生、院友以及各兄弟高校的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此次论坛。本次论坛由博士研究生张东亚和硕士研究生毕昊杰主持,郭一蓉副教授和黄依梵助理教授作点评。

2020级教育博士生郭璐(线上)作题为《谁会成为创业女大学生?——基于家庭因素、在学经历、创业关键能力的实证分析》的报告。报告基于河北省高教学会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共同开发的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发展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得出来自城市、父亲有创业经历等家庭因素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等三点结论,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
郭一蓉副教授点评指出,该研究分析方法规范,研究结论富有启发性,但也进一步指出应深入思考和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找寻真正能够影响女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2021级博士生肖瑜(线上)作题为《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学研究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2003-2020年教育学科类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报告。报告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从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与立项单位、研究内容与研究热点等方面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学研究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郭一蓉副教授点评指出,该研究结合当下教育政策,研究选题视角新颖,但是学理性不足,建议进一步增强学术性,深挖重大攻关项目与当时的政策背景或社会背景的关系,紧扣研究主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以增加研究的深度。

2021级硕士生魏庆义作题为《非学术部门就业对博士生质量提出了什么要求?——基于1,205条招聘广告的内容分析》的报告。他通过Python爬取招聘广告,筛选、阅读、分类相关文本信息,并进行三级编码,得出非学术部门就业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要求相对均衡等结论,提出“培养单位应当重视课程教学,夯实博士生的理论知识基础”等启示。
郭一蓉副教授点评指出,该报告研究方法多样,具有可信度,但同时也建议在结论部分做进一步斟酌,深挖一些可以扭转人们观念意识的创新性观点。

2019级硕士生张晶晶作题为《博士研究生对读博经历的意义建构研究》的报告。她运用意义建构理论,对28位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得出情怀先行的批判主义者、脚踏实地的经验主义者、世事洞察的理想主义者、逻辑缜密的适应主义者等四种意义建构模式,并提出建议。
郭一蓉副教授点评指出,该报告很好地结合了理论与研究内容,但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待进一步丰富。她建议增加一些工作以后再次选择读博的人作为访谈对象以丰富研究材料,并进一步思考四种类型模式的划分依据是否清晰。

2014级教育博士生郑娟作题为《高校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的报告。她通过对我国高校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展开论述,提出合作办学过程中所面临的要求与挑战,总结了高校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需要遵循德艺并重等四个基本原则,进而提出高校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路径。
黄依梵助理教授点评指出,文献述评的角度环环相扣,使用了混合的研究方法,难度大,信息丰富,但同时也建议研究中应针对艺术专业提出具体的建议,并深挖不同大类的专业建设机制和路径。

2021级硕士生刘景华作题为《硕士生学习投入会影响创业能力吗》的报告。该研究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与就业形势引发的思考,选择硕士研究生这一特定群体,面向湖南省11所高校发放学业水平与能力发展情况调查问卷。他采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层级回归方法等数据分析手段,提出学习投入对硕士生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等结论,进而得出实践启示。
黄依梵助理教授点评指出,现场报告的呈现效果较上一次有很大的进步,研究资料更加丰富,结论可信,但同时也建议可以再从内在驱动的角度思考学校还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

2021级硕士生吴新蕊作题为《比较视域的根本逻辑及其在教育研究的应用》的报告。她围绕关于比较视域的解说、比较视域的根本逻辑、比较视域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三部分内容,作了较为详尽的报告,提出了比较视域的逻辑和价值共同决定了其对教育研究的重大意义。
黄依梵助理教授点评指出,报告人的文字能力非常强,听完让人耳目一新。研究关于比较视域的发展历史阐述较少,建议进一步思考比较视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教育研究领域的、与其他领域的区别在哪里等以丰富研究的内容。

2020级硕士生陈瑞贤作题为《大学生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的报告。报告基于硕士生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对论文研究框架进行了阐述。研究以心理韧性框架模型、认知行为疗法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某理工学院的学生进行研究实验。
黄依梵助理教授点评指出,研究选用的理论模型需要进一步论述其适用的条件,引用的文献资料多为较早时期的内容,建议丰富参考文献,选用权威期刊、就近年份的文献资料,同时再增加一些心理学视角的研究内容。

2021级硕士生冷金艳作题为《学生为何打高分?——高分评教行为发生机制探究》的报告。该研究通过“集体高分”的评教现象,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切入点,针对Z大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访谈,得出“信号”、考试经验、人情关系、自我保护等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黄依梵助理教授点评指出,学生评教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研究视角新颖,但研究样本量不足。她建议可以通过爬取网上的数据,多渠道了解学生评教的现状,并借鉴已有研究经验,结合课堂观察,进一步深挖研究结论。
九位研究生的学术报告议题聚焦、视角新颖、方法多样,博得了与会老师的肯定。老师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引发了参会人员的学术思考。九位研究生的表现彰显了我院学子的学术潜力、青春风采,也激发了参会学生的学术热情。学术交流周的举办为广大学子扎根研究、交流学术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与机遇,相信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院学子定能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扎实做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


文字:孙晶
图片: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