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下午,在学生公寓海韵八6楼报告厅举行了教育研究院44周年院庆学术周研究生论坛(第二场)。李雨涛等九名研究生分别围绕“课程设置”“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合作办学”“招生政策”“高考改革”“在线教学”等议题作学术报告,研究院师生、院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此次论坛。本次论坛由博士研究生俞兆达、硕士研究生吴新蕊主持,副教授乔连全、助理教授余婧然点评,王洪才教授做总结发言。
2020级硕士生李雨涛报告的题目为《交叉学科背景下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她从交叉学科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出发,通过分析中美一流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深刻揭示了环境科学课程的跨学科特性,并为其他交叉学科课程设置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乔连全老师点评指出,该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继续深度挖掘中美一流大学课程设置的具体做法。此外,他认为,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探究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举措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2020级硕士生唐舟赢报告的题目为《重塑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本科生跨学科课程的新探索》。该报告首先全面呈现了NTU跨学科课程的制定背景,其次系统分析了NTU跨学科课程的规划内容,科学总结了NTU跨学科课程的特点,最后深刻揭示了NTU跨学科课程对我国课程建设的镜鉴。
乔连全老师点评时指出,该研究所选取的学校具有典型性,建议可从多学科、交叉学科等方面拓宽研究视野。

2020级硕士生吴彬报告的题目为《从思政课程孤岛化到课程思政割裂化:高校协同育人机制》。该报告从认知偏差和实践困局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难点,提出从思政课程孤岛化到课程思政割裂化的根源在于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缺位,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横纵联动”则是一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乔连全老师点评时表示,从学生视角研究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建议围绕构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作具体探讨,以期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2020级硕士生吴杏英报告的题目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脉络与实践探索的走向》。她以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概念辨析为逻辑起点,基于相关文献梳理分析,系统地呈现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走向。
乔连全老师点评时指出,该研究内容饱满丰富,但更多是基于文献的学理分析,建议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剖析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2018级博士生萧然报告的题目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决策者:利益诉求、利益冲突与利益调试》。该报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决策者的利益诉求,并进一步从录取模式和录取分析两方面揭示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决策者的利益冲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试策略。
余婧然老师点评时认为,该研究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建议可围绕不同学校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等角度进行拓展性思考。

2020级硕士生林岫崎报告的题目为《美国高校可免试入学招生政策评析》。她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缘由,然后界定了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对可免试入学招生政策进行学术史梳理,最后提出了美国高校可免试入学招生政策的研究设计。
余婧然老师点评时指出,该研究选题新颖,后期研究可注重美国亚裔群体以突破传统种族研究框架。基于中国特殊国情,应进一步思考高校招生是否存在相关问题,以供后续研究。

2020级硕士生王雅丽报告的题目为《70年高考改革价值导向的不变与求变》。该报告通过系统梳理高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围绕战略导向、人本导向、质量导向三大维度归纳总结高考改革价值导向的“不变”,从教育功能导向和科学发展导向两个方面系统揭示高考改革价值导向的“求变”。
余婧然老师点评时认为,该研究历史脉络梳理清晰,研究结论有较强的科学性,建议进一步明确“价值导向”概念的内涵。

2020级硕士生李秋霞报告的题目为《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效果及其自反性立场》。报告人首先全面分析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意蕴,并围绕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等要素深入刻画了有效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以此检视了教学评价的实践效果,最后提出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自反性立场。
余婧然老师点评时表示,该研究逻辑清晰,研究问题聚焦,研究结论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1级博士生张金丹报告的题目为《争议与省思:疫情冲击下的美国高校在线教学》。她在介绍疫情期间美国保障高校在线教学的应急措施后,分析了疫情期间美国高校在线教学的纠纷焦点,进而剖析诱发疫情期间美国高校在线教学争议的深层缘由,并进一步揭示了后疫情时代美国高校在线教学的“变”与“不变”,最后阐述了对于提升我国在线教学效能的启示。
余婧然老师点评时指出,该研究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建议围绕教育的流动性和物质性、引入在线教学的时空观念、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境进行拓展性思考。

最后,王洪才教授高度肯定了所有汇报人的学术勇气,他指出,研究生学术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也是青年学子共话高教的重大舞台,更是由“准学者”成长为“学者”的重要历练。九位研究生的学术汇报议题广泛、问题聚焦、视角新颖、论证缜密,体现了我院学子不忘初心、潜心修学、砥砺前行的优良学风和传统,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为厦大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增光添彩。


文字:李人杰
图片:陈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