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中午,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学术讲座,我院王洪才教授以及部分硕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沈教授开篇明义,提出了学位论文乃是学术论文,是从事科学研究得到的创造性成果,在进行学位论文撰写前需要了解相关的理论基础,需要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对学术研究的爱。与此同时,沈教授认为可以先通过期刊论文“阅读-模仿-写作-修改-投稿-修改-投稿”等一系列过程提高科研能力及写作水平,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接着,沈教授对博士论文写作14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第一,论文选题。沈教授认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从现实社会中找问题,可以从已有的科研项目中扩展研究问题,也可以从理论中“悟”出研究问题;第二,问题的提出。此部分是要说明“为什么研究此问题”,可从宏观背景、研究现状等进行阐述,但应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切忌拐弯抹角;第三,拟研究的问题。此部分需要阐明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该具体问题的提出可以指导文献阅读的方向、引导寻找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第四,研究意义。沈教授提出应区别“该问题本身的意义”以及“研究该问题的意义”,学位论文中应阐述的是“研究该问题的意义”。一般而言,目前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分法”以及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政策意义“三分法”;第五,概念界定。沈教授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需要概念界定,但是必要的、重要的概念需要界定,否则将容易语意不清;第六,文献述评。沈教授认为尽量避免国外文献和国内文献分开综述,建议围绕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和问题,以专题形式进行文献综述;第七,研究思路。沈教授指出研究思路体现学术思路,研究思路应联系到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所针对的研究内容;第八,理论基础。写作过程中常出现理论基础与研究问题呈现“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沈教授指出理论基础要对研究具有解释力度,同时在学位论文中也应该阐明该研究对理论基础的“扩展性”贡献;第九,研究方法。沈教授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说明研究方法追求的是“合适”,并强调研究问题具有综合性,因此应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第十,框架设计与章节关系。沈教授提出论文框架是描述各章、各节等之间的关系,要依据研究问题反复核定框架,并为师生展示了“章章平行”及“章章递进”博士学位论文结构示意图,帮助在场硕博士生加深理解;第十一,小结与结论。沈红教授指出小结应起到归纳启下的作用。全文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准确以及完整;第十二,创新与局限。沈教授认为目前学位论文常见的“选题创新”“方法创新”以及“理论创新”均难以称为真正的创新。所谓的创新点需要被提炼和被检索才可真正提炼出来。在阐释论文局限性时,是要真正阐释文章的局限性,避免出现“时间”“财力”等外在局限性;第十三为学位论文必要的附录;在第十四点上,沈教授阐释了摘要的重要性。
沈红教授的报告例证丰富,视野开阔,大家就“研究方法的选择”“质性研究何以深入”等问题与沈红教授展开讨论,沈红教授给予了详细而富有创见的回应。本次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人:2018级硕士生 郑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