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上午9点,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第136期高教讲座在学院502报告厅开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学学会教育社会学分会副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宪章常务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SCI) 副总编、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姜添辉老师为我院师生作了《SSCI论文写作》专题讲座。潘懋元先生、覃红霞副院长等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王洪才副院长主持。

姜添辉教授的讲座包含了理论讲解、审稿心得分享以及范例说明三个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全面地讲授了SSCI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姜教授谈到,我们做一个卓越的研究,要包含去除常识性的发现与洞见、回溯验证学理性概念、从个别到整体的关联性和学理性的重建四个条件。在研究的前后连结过程中,要澄清和掌握学理性概念,检证有限的核心概念,要依据研究发现发展新的主张,做到研究前后的紧密连结。在做文献分析与研究设计时,要做厚实的文献回顾,聚焦于重要经典论著的剖析,要将文献分析概念化,并解析出概念的漏洞,做好核心概念的架构并选择好适切的研究工具。接着,姜教授讲到,在做质性研究时,要做忠于文本的开放性编码,要注意文献分析的核心概念,在编码时要有一个范畴,而不是教条地遵循一些定义,要避免实证式的预设性概念与前提,要保证存而不论的分析文本。最后,姜教授又讲解了如何做有差异意义的创新性发现。他提到,要脱离原有文献分析的核心概念,要调整研究重心和既有的文献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创新性的发现。

姜添辉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师生的热烈讨论。师生就“如何看待新的review policy的发展”、“核心概念如果是新的,应该在文章的哪一部分体现出来”等问题与姜教授进行了探讨,姜教授也逐一进行了回应。
讲座结束后,姜添辉教授与师生在学院401教室进行了座谈,更加深入了探讨了SSCI写作的相关问题。

座谈伊始,姜教授首先谈了他关于如何撰写和发表SSCI论文的看法。姜教授提到,目前撰写和发表SSCI论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单打独斗式的,一种是团队合作式的,其更倾向于后者,即组建相关团队进行专题研究。姜教授还提到,在这个团队中,至少需要两位精通统计分析的高手,此外,研究主题需要明确,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会的形式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并让团队成员更好的了解研究主题。

之后,参与座谈的师生就“统计分析成员需要有什么样的统计基础”、“在研究阅读障碍这一问题时应该采用何种理论”、“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和福柯的治理性理论在做阅读障碍研究时哪一种更好”等问题与姜教授进行了谈论,姜教授也耐心做了解答。最后,座谈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2020级硕士生王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