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上午,厦大高教讲座特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如何可能?》的学术报告。院长别敦荣教授等170多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报告会。副院长王洪才教授主持报告会。

陈洪捷教授从跨学科培养的趋势与问题出发,以跨学科培养的误区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学科的含义、学科文化以及未来跨学科人才培养可能的发展方向。他强调了我国目前推动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对国家及学界具有高度的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
陈洪捷教授指出,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人才培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进行简单的移植。基于学科的含义以及学科制度的发展历史,他认为,学科制度是融合人才培养、科研以及职业发展为一体的制度,其中教学始终处于第一的位置。这表明在学科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人才培养是其首要职能,其次才是知识生产。
在系统阐述学科文化的基础上,陈洪捷教授以“专业化培养与跨学科培养的逻辑是否一致”“专业化培养与跨学科培养能否兼顾”以及“跨学科有助于还是不利于认知和文化层面的专业化”等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当前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误区,即:一是把知识生产领域的跨学科趋势简单移植到人才培养领域;二是在研究生培养中盲目照搬科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原则;三是学科培养功能及学科文化弱化导致研究生培养出现质量问题。总之,跨学科不是削弱学科及其专业训练,盲目的跨学科有可能损害传统的专业训练,跨学科应以学科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交融互动。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应以“具有跨学科视野和潜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适当的学科+宽基础”为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加强学科训练,为今后的跨学科研究奠定基础。
陈洪捷教授的报告引发了线上线下师生的热烈讨论,与会师生就跨学科人才培养对学术评价与晋升的影响、如何完善国内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跨学科论文及训练导师的跨学科指导能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陈洪捷也对大家的提问逐一耐心解答,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王洪才教授在最后总结时表示,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尤其对于中国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面临的许多“卡脖子”的科技问题都需要跨学科人才来解决,但是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涉及许多基础性的问题,因此该课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图文 陈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