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期刊编辑面对面 教育研究院举办第二期“学术加工坊”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2-11-15

2022年11月12日晚,作为“第四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前期预热学术分享活动,教育研究院第二期“学术加工坊”在厦门宾馆文华厅拉开帷幕。此次“学术加工坊”主题为“期刊分享交流会”,邀请《教育发展研究》翁伟斌编辑与《江苏高教》沈广斌编辑为参会师生分享报告。教育研究院覃红霞副院长等100多名师生参加了交流分享会。会议由教育研究院王洪才副院长主持。

《江苏高教》沈广斌编辑首先为师生作了题为《问题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教育研究论文写作的三种基本意识》的报告,他从多年办刊实践的经验出发,提出了期刊编辑视角下一篇优秀的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必须体现的三种意识:良好的问题意识、积极的改革意识和进取的发展意识。

参会师生就期刊发文与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诸多想法和困惑与沈广斌编辑共同探讨,沈广斌编辑提倡期刊应该是为学术研究服务,而不是引领学术研究,期刊的职责更多是为学者们的优秀学术成果提供服务,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学术问题。针对文章写作中理论性缺乏、文章性不强与发展性不够等问题,沈广斌编辑指出,理论是支撑研究的基础,有了理论基础研究才有根基,才能将观点立住而不被轻易打倒。文章的发展性要有充分全面的意识,在学透学深的基础之上有新的见解。沈广斌编辑的分享报告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师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紧接着,《教育发展研究》翁伟斌编辑为师生作了题为《编辑视野下的“问题意识”与“成果呈现”》的报告。翁伟斌编辑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编者角色的定义是“貌似做学术判断的人”,认为编者是为作者和作品提供服务的人。对于作者和编者的关系,翁伟斌编辑幽默地提出,这两者之间希望达到“一见钟情”的关系,但现实中却往往出现“一厢情愿”的关系,如何让二者关系更加和谐,他认为文章的类型要和人的性格匹配,指出文章是不同类型的,不同类型的人写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读者群。

翁伟斌编辑还就文章写作的问题意识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认为,一篇好文章能够报告一个新的社会事实,能够真切回应现实存在的疑问,以及对新的事实提供一种理论解释,学术研究更侧重于发现和解释问题,因此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前提。良好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研究者能够在具体和抽象之间不断切换,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转化为学术问题。翁伟斌编辑提出,这种问题意识存在于“三大”差异之中:理论与现实的差异、政策与实践的差异、同类事物比较的差异。在实践上,可以通过在经典的细读中、在学术论争中、在经验和理论的“相互照明”中以及在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中发现学术问题。

翁伟斌编辑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翔实,分享会上幽默风趣的表达引得现场参会师生拍手称赞。师生就报告内容与翁伟斌编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提出诸如“怎样提高期刊与作者一见钟情的概率”、“不同人写不同文章,青年学者写什么文章”等具体问题。翁伟斌编辑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指出可以在文章与性格匹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新的见解,写出适合自己特征文章。

王洪才副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对两位编辑的倾情分享表示了真挚的谢意。覃红霞副院长也对两位主编对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在场青年研究者的论文撰写与提升给予鼓励。

此次学术加工坊为师生与期刊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提供了与期刊编辑面对面深入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为师生在论文撰写与提升上提供了经验,帮助师生树立信心。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图文:胡更新)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