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王洪才教授做《论人种学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根本方法》学术报告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0-10-09

2020年9月28日上午,王洪才教授在教育研究院502室为师生作了题为《论人种学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根本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覃红霞副院长主持,郑冰冰书记、吴薇教授、陈兴德副教授、王璞副教授、洪志忠助理教授、蔡秀英助理教授、陈斌助理教授等老师以及本院部分博士生、硕士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王洪才教授用“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信仰,知识与信仰的关系”等三个问题引出了今天的报告主题“论人种学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根本方法”,王老师通过讲述某位硕士生提问“人种学是教育研究最好的方法,但是不是唯一的方法”的故事,简单说明了研究该问题的缘起。紧接着,王老师梳理了人种学方法的演变,人种学的来源是体质人类学,它起源于人类学的研究,形成于文化人类学,形成的标志是田野调查,而民族则志是人种学的一种别称。在此基础上,王老师从“教育研究能否纯粹做文献研究”、“教育研究是否必须了解教育真实情况”、“教育知识是怎么来的”以及“我们如何获得真正教育知识”等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人种学与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人种学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据此指出人种学是质性研究方法的一种,主要是进行描述、揭示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及其内在的文化逻辑。在具体实施上,王老师提出,人种学方法的应用要遵循悬置、中介、融入、记录、反思、整理、概括和验证的过程。最后,王老师以四点感悟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一、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二、师生平等对话能够激发学术创新思考;三、知识来源于信念,是对信念的反思与认证;四、知识能成为信仰,是情感高等注入的结果。

王老师的报告引发了与会师生的广泛讨论。师生们针对“悬置是否是对已有经验基础的抛弃”“在采用人种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时,如何能不污染田野”“教育研究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理论去实践,选择什么理论去推广”“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经验三者的关系”“人种学与田野调查的关系”等问题与王老师进行了交流,王老师一一作了回答,他认为悬置不是消除原有的经验基础,而是有意识的进行回避;每日的整理与反思就是为了做到不污染田野;而研究方法的选择则要根据偏好和条件决定。

(2020级硕士生 王洪国)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