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日上午,别敦荣教授为本院师生开设了题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规训》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覃红霞副院长主持,潘懋元先生、郑冰冰书记、王洪才副院长、傅伯奇副书记、刘振天教授、张亚群教授、郭建鹏教授、吴薇教授、陈兴德副教授、乔连全副教授、王璞副教授、徐岚副教授、陈斌助理教授、林敏助理教授、蔡秀英助理教授等十余位老师以及本院部分博士生、硕士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讲座。
别敦荣教授在讲座伊始便提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院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是什么”等三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规训”这一核心议题。

别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学科,它经历了前学科化时期和学科化时期。前学科化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是个人化、零散化、现实性和感悟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高等教育学进入学科化时期,具体表现为形成了学术共同体、形成理论体系、建立学科建制以及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科传承人、培养各行各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而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高等教育学学者、学科传承人,培养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现此目的的关键是实行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规训,这要求我们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养成高等教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信仰、学科理想以及学科情怀的境界。我院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来源于潘先生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以来历史赋予我们的学科使命,即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信仰、学科理想和学科情怀。
别老师的报告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同学们就“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规训是否会固化思维”“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否还存在争议”等问题与别老师进行了交流。别老师一一做出了回应,他认为学科规训不是简单机械地操作,而是通过这种教育去培养高等教育学的专业人才,从而与非专业人才形成区分。别老师还指出,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的争议仍然存在,但随着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日益繁荣,这种争议会不断减少。王洪才教授认为,别老师的讲座从自身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了高等教育学学科规训问题,展现了其作为教师扎实的基本素质。同时,王老师提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是实践的,知行合一也是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基本遵循。
最后,潘先生进行总结。潘先生指出,别老师的报告符合高等教育学的特点,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适合研究生新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需求。同时,潘先生补充提到,第一,国外高等教育研究可以作为一个领域,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学必须成为一个学科,这是因为从中国国情出发,只有成为一个学科才能成为一个专业并进行招生。第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第一批五个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我院建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我们要争做第一但不要做唯一。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20级硕士生 毕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