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亲笔回信支教毕业生,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帮助祖国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同时缓解乡村学校教育落后、质量偏低的问题,2019年7月19日至7月25日,由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8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榕树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登俊小学开展了为期7天的支教及调研活动。
此次支教活动紧密围绕“发展儿童核心素养,提升儿童幸福体验”的主题,通过采取基础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双管齐下的模式,将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知识与生活相融合、价值教育与实践行动相融通,实现教学结合、育人于教、从做中学,通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此外,实践队成员利用下课时间,紧密围绕“县域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以长汀县登俊小学为例”的主题,对登俊小学3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支教班涵盖四、五年级在内的9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更好地为提升长汀县登俊小学的学生核心素养建言献策。“榕树厦”的成员们十分重视此次实践活动,这不仅是对“榕树厦”精神的一届届传承,更是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学子积极投身志愿公益的真实写照。



玩转缤纷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登俊小学支教班的孩子们爱上课堂,实践队成员精心设计了包括人文教育、趣味数学、趣味英语、合唱训练、趣味科学、趣味手工等在内的多元课程,充分将师生互动融于课程教学,寓教于乐,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们的听课兴趣。
八载芳华,烽火南强,今年是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的82周年。实践队成员十分重视在支教班的学生中大力弘扬厦大精神。基于厦大与长汀的革命友谊、历史渊源,实践队成员为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厦大与长汀的故事”人文主义课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大家感受厦大师生在长汀办学时的自强精神与爱国精神。同时结合反映内迁长汀办学历史的专题片《烽火南强》,鼓励大家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做好笔记,并在视频结束后积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看心得。半个小时的片子呈现了八年烽火硝烟中厦大始终弦歌不辍、自强不息坚持办学,铸就“南方之强”辉煌的历史点滴,展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厦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爱国救国的一种坚守和一种气节。而在场的小学生们也在观看完视频后纷纷举起手,为大家分享了自己所感受到的厦大精神。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针对登俊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课程内容,实践队成员有针对性地对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讲解与说明。虽然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表示不对数学抱有任何期待,但经过实践队成员的有效引导,小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渴望着自己的回答能够得到老师与其他同学的认可。实践队成员引领着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所带来的惊喜,在数学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针对长汀县登俊小学学生们英文基础普遍落后的现实情况,实践队成员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整堂课的主题定为“Animals”,通过一个个小视频和“你画我猜”、“谁是卧底”等游戏的引入,将课堂氛围引致高潮,带领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了许多陌生的动物类英文单词及各种常用英文句式,让学生获益匪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实践队成员为了更好地培养支教班孩子们的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怀,将《国家》作为音乐课的合唱曲目。随着音乐旋律的响起,孩子们不自觉的开始跟着歌曲哼唱了起来,并在歌词与旋律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为了弥补登俊小学没有设置科学课的缺憾,同时带领支教班的孩子们认识科学、了解科学、走进科学,实践队成员从“老师身边的科学家”引入课程主题,通过向孩子们介绍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嘉庚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以及化学化工学院的净水设备、化妆品制作、新材料的研发等内容,拓展了孩子们的科学视野,提升了孩子们对于科学的认知水平。接着,“喷泉实验”的导入,将课程气氛引致高潮。两个班的学生们惊讶于几克苏打粉、几毫升白醋相遇竟能产生如此剧烈的“喷泉反应”。而气球、色素的加入,使整个实验增添了更多地趣味性与观赏度。


生活的美在于有创意的发现和精心的制作。为了更好地培养登俊小学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践队成员精心准备了创意手工课程,运用几张五颜六色的皱纹纸、一个空矿泉水瓶,来变废为宝,教会孩子们制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美小笔筒。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裁剪工作后,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在互帮互助过程中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成品,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创作的快乐。


打开心灵之窗播撒爱与希望
为了帮助此次支教班的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和调节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并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从而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实践队成员的组织带领下,四、五年级学生分班进行了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主题的趣味团队心理辅导活动。实践队成员精心设计了“心有千千结”、“找零钱”等游戏,通过分组,让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收获成长与快乐。通过“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开展,支教班的孩子们在游戏中明白了要学会包容、尊重、体谅他人,并懂得了了解自身价值、塑造理想自我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榕树厦”实践队专门为支教班的孩子们开设了以“让心灵充满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从“爱自己”、“爱他人”和“爱环境”三方面展开引导与教育,通过一轮轮提问环节与趣味心理小实验,让大家明白了要敢于直面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学会包容自己、爱自己,同时也要爱他人、爱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


体味幸福真谛感受竞赛魅力
为了丰富支教生活,让孩子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梦想、发现身边的幸福,在实践队成员的组织下,孩子们在支教的最后一天拿出纸笔描绘了想对18岁的自己说的话。对于18岁的自己,大家总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孩子们在信里描绘着自己的小小梦想,幻想着18岁的自己顺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成为了更加优秀的自己,字里行间充满了幸福的滋味。在“幸福就在身边”的主题演讲比赛上,大家踊跃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向在场的听众们描绘着自己身边的幸福,用亲身体会告诫大家,我们寻寻觅觅的幸福,从来都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与感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实践队成员精心设计的最强大脑知识挑战赛考验的恰巧就是学生们日常的知识积累水平。此次比赛形式确定为分组对抗赛,通过积分制,将题目设置为必答、选答与抢答三个环节,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最后通过总分高低决胜冠军、亚军、季军与殿军的最终组别。该项比赛激起了学生们的胜负欲,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最终收获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追寻伟人足迹感受红色情怀
红色文化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拓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资源。为了传承红色文化,为新时代新福建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培养支教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践队成员在魏艳老师的带领下,组织支教班8位表现突出的学生成立了一支红色研学小组,共赴包括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音医院旧址、辛耕别墅等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瞿秋白纪念碑及杨成武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一幅幅穿越历史的图片、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高大形象浮现在每个人眼前,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发着实践队成员与支教班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大家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加懂得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匡正个体的标尺,更是奠基国家的坚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希望广大青年一代能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用支教为山区孩子撑起一片天,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何洋
图片:“榕树厦”实践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