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张彤副教授谈习近平建设教育强国思想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9-09-26

我院于2019年9月24日晚在多媒体502会议室举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系列讲座”第四场。张彤副教授为此次讲座主讲人,2019级硕博新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张彤老师在开场白中强调,做教育研究的学者应有大局观、本质观、动力观、践行观、策略观,这是讲座的定位。在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教育思想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避免实用主义解读,二是避免机械固化。新时代新思想源于人民智慧和人民永不枯竭的创造实践,同时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体现,并与时俱进地指引着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张彤副教授循着层层递进的逻辑谈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如何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社会主义中国进入新时代、展现新特征的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如何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党和国家制定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对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包括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养教育;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以落实新时代方针政策。

第三,如何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和巩固中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本质基础上,新的伟大斗争和伟大实践凝聚成若干新的建设教育强国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体系。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加快发展教育,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夯实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基石。扎根中国办教育,发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文化,以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贡献的教育文化等。建设教育强国的思想将随着新时代新实践的深入不断与时俱进。

第四,如何看从教育强国思想到教育强国实践。从思想到实践有一个复杂转化过程,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现实努力。坚持自信和特色与坚持创新和发展互为支撑、缺一不可。从策略上坚持原则底线、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判断决断、力求务实实效,稳步、渐进而有作为地探索当代先进教育制度,进而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教育文明体系。教研院师生不仅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者和践行者,还要做新思想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将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学习过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个人与时代同心同向,创造教育光荣,实现强国梦想,贡献人类未来。

张彤副教授的讲座结束之后,进入了参会研究生同学的发言提问环节。在场的熊勇、吕挺、刘小辉、翁灵丽、伍红军、夏杨等同学,从不同侧面就教育强国思想的认识理解、强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诸如“家校合作应如何落到实处”、“应该结合身边的文化,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像血液一样的融入学生的生命里,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活生生的教育的力量”、“高考改革的试点是否行之有效、路径是否合理”、“研究领导人教育思想怎样才能不走偏不僵化”、“针对港澳台侨的学生应有怎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民办教育机构党建问题”、“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等,张彤副教授一一回应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讲座进行到最后,张彤副教授表示,期待在场每位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在教育实践当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四个自信”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

(供稿人:2019级硕士生 高欣)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