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下午,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43年院庆学术周研究生论坛(三)在院502报告厅顺利举行。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段肖阳、杨振芳、叶玲娟、陈春平、王怡倩,硕士研究生郭静、李广平、徐素珍分别围绕“教师教学”、“人才培养”、“教学评价”以及“创新创业”等议题作了学术报告,研究院师生、院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此次论坛。本次论坛由教育研究院林敏老师主持。

2020级博士生陈春平汇报的题目是《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家庭互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核心自我评价在不同类型的工作家庭互动关系对生活满意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工作对家庭消极互动和家庭对工作积极互动过程中,生活满意度会分别出现“杯水车薪”和“锦上添花”的效果。

2019级博士生杨振芳汇报的题目是《高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报告人探索了高校教师对产教融合的了解、参与意愿、参与动机强度和特征等问题。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产教融合参与意愿较强,但他们实际参与产教融合的行为却比较少,尤其是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比较欠缺。为此,需要极力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加强政策宣传等。

2018级博士生段肖阳汇报的题目是《师生互动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她借用师生互动、反思性学习和课程学习投入以及创新创业能力量表,研究发现师生互动对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反思性学习在师生互动和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2019级硕士生李广平汇报的题目是《教学学术视域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改革》,她从教学学术的研究性、实践性、交流性的三大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背离教学学术发展现状,认为评价缺少教学学术理念、评价尚未尊重个体差异、评价浮于教学行为表面和多元评价主体动力不足等问题。

2019级硕士生郭静汇报的题目是《高校教师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教学投入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通过构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学习投入和工作满意度的框架,研究发现挑战性压力对工作满意度产生了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对教学投入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2020级博士生王怡倩汇报的题目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痛点、短板与软肋》。她基于多个案例发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痛点、短板和软肋分别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缺失、多学科知识传授不足和阅读习惯未受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她认为我国可以借助后发优势,加快补齐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短板,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及加强跨学科交叉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2020级Ed.D.叶玲娟汇报的题目是《以教学学术评价教学型教师,何以可能? ——教学型教师评聘中教学学术的“实然”和“应然”》。她基于文献研究发现教学学术评价应当包括公开性、能面对评论和评价、可交流性等基本要素。认为教学型教师评聘中教学学术实然的困境主要有教学学术从认同到内化的深度、从无形到有形的难度和转向教学质量提升的难度。

2019级硕士生徐素珍汇报的题目是《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 2010-2020十年文献的分析》,她对73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近五年我国研究热度呈下降趋势,创新创业能力研究成为就业能力研究的延伸和突破口。目前相关研究关注点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未来可以加强重视群体差异、关注社会现实和拓宽学生参与的研究力度。

研究生学术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也是青年学子共话高教的重大舞台,更是“准学者”成长为“学者”的重要历练。八位研究生的学术汇报议题广泛、视角新颖,论证缜密,体现了我院学子不忘初心、潜心修学、努力前行的优良传统。

供稿:陈春平
图片:蒋晓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