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上午的学术例会,李国强老师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破“五唯”的多重困境及其突围的可能性》的学术报告。我院一百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王洪才副院长主持。

“五唯”是指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中存在的“唯论文”、“唯项目”、“唯奖项”、“唯职称”、“唯帽子”现象。李国强老师从“五唯”的缘起与“破五唯”的由来出发,指出“五唯”问题在深层次上涉及学术生产活动可不可评、如何评等艰深问题。针对“五唯”的负面影响,国家下发了许多政策文件,学者们也开展了很多研究,提出许多建议,但“破五唯”政策的实际推进效果却不理想。李国强老师认为,“破五唯”真正要破的不是“五”,而是“唯”。面对“破五唯”僵局,有必要探寻“唯”的心理和理论根源。“破五唯”僵局背后的多重困境包括:第一,知识创造和生产的精神劳动过程非常复杂、难以清楚把握;第二,作为劳动结果的知识产品,学术影响力的识别周期长;第三,知识生产过程也是一个权力生产的过程,“破五唯”要破除知识体系背后的既得利益者的政治或经济权力体系;第四,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发展陷入泥淖,对高等教育评价实践支持不足;第五,现实中其他的结构矛盾造成了高等教育评价的难题。因此,要突破“破五唯”的困境,就需要研究揭示精神劳动的过程、渡过成果影响力周期的长河、触碰知识背后的权力体系、跨过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泥淖,以及面对现实中的多种结构性矛盾。为此,高等教育研究应重视加强知识论、知识生产原理、教育评价理论和“破五唯”实践案例的研究。

李国强老师的报告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与会师生就教育评价定性与定量的优势与局限、如何对知识生产内隐性过程进行评价、如何对学术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及同行评议怎样更好进行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国强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进一步指出,知识生产的内隐性过程是个“黑洞”,如果理论研究能够攻克这方面的难题,学术生产的全过程评价将会更加科学和全面,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王洪才副院长最后总结道,李国强老师的报告精彩详实,将自己的学术思考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时留给同学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图文: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