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9日上午,别敦荣教授、徐冰娜博士后为我院师生作了新学期第一场学术报告,题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与普及化走势》。刘振天书记、邬大光教授等我院师生四百多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同时通过腾讯会议向校内外师生进行直播。徐岚教授主持此次报告会。

别敦荣教授首先对本次报告作了总体介绍,其团队早在2018年便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格局进行过初步探索。本项研究着眼于当前新兴的全球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全面分析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数据,描绘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与普及化阶段的“新态势”。报告伊始,别敦荣教授指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第一个区域包括欧美国家以及大洋洲地区国家,其高等教育体系最为发达;第二个区域包括北非、西亚、东南亚、拉美地区,这些区域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成长中的状态,发展速度最快;第三个区域包括南亚以及一部分东南亚国家,其成长较快,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格局所占份额在逐步增加;第四个区域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为主,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单纯依靠自身国家力量不足以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从世界总体趋势来看,未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国家数量会不断增加。

随后,徐冰娜博士后从三个方面对本项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21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世界高等教育地缘格局正在重塑,北美和欧洲区域主导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逐渐被打破,发展中国家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扩张的主力军。其次,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总体呈加速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全球巨型高等教育系统的诞生、更包容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建立、全球人口和劳动力的能力素质及知识化程度的提高等方面。基于此,徐冰娜博士后进一步挖掘了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区域间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存在差距、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等方面。再者,世界普及化高等教育面临着公众求学意愿和需求增加、中等教育普及奠定学力基础以及数字技术拓宽普及化渠道等积极形势,也面临生源难题、资金支持受限以及国际国内政局不稳定等挑战。面向未来,徐冰娜博士后还表示,世界高等教育将呈现出普及化进程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地缘格局加速变动等走势。
别敦荣教授和徐冰娜博士后的报告精彩详实,互动环节讨论热烈,在场师生就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发展时速等问题展开了激烈探讨,别敦荣教授也一一进行了回应。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时速问题,邬大光教授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来寻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刹车”点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对此,别敦荣教授表示,中国高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预计在2033年开始逐渐减少,因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从那时起可以适当“踩刹车”。
(图文:2022级硕士生孙孝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