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7-12-10

2017年12月9日晚,当代教育名家、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教授以《2049:中国教育伟大复兴》为题,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有关“教育自信”的学术盛宴。

作为厦大校友,谢维和教授在报告前首先回忆了自己在厦大求学的时光,并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感怀。回归本次报告主题,谢维和教授认为教育即社会之预期委托,因而“面向未来性”应当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教育面向未来”不仅是十九大精神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更是我国教育发展从“站起来”到“大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必然之举。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当建国100年即2049年之时,中国的教育究竟会是怎样?

谢教授认为像人们常谈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排行榜、教育话语权、信息化以及治理现代化等仅是教育发展的外化指标,并非中国教育发展的本质问题。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和难点就在于我国怎样形成自己的教育自信——即在教育上具备比较成熟的民族认同与国际认同。谢教授结合余家菊、任宏隽、阿特巴赫三位学者的观点以及自己在清华当副校长期间的经历,认为当前教育自信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必然之举,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高度”的“四个讲清楚”,建议我们作为教育研究者,应当深入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事实,为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维和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又不失专业精深、高屋建瓴又不失扎根本土、慷慨激昂又不失语重心长,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就自己的困惑提出疑问。张亚群教授就清华国学院的兴衰更迭与教育自信的关系提出疑问;周序助理教授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异同关系向谢教授讨教;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亦就部分高校采取英语授课是否代表不自信、费孝通的多元一体格局应该怎样理解、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的关系、中国特色究竟如何体现、中国当前以清北为首的高水平大学怎样发挥教育自信的带头作用等问题表达困惑。谢维和教授耐心聆听,并一一予以解惑。讲座行至九点三十分,圆满结束。

本次学术讲座由史秋衡教授主持,别敦荣教授、王洪才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覃红霞副教授、吴薇副教授、郭建鹏副教授、周序助理教授等教师以及本院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2017级硕士生 赵祥辉)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