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沈红教授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8-09-13

2018年9月11日晚,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红教授以《中国本科生能力评价报告——来自大学生能力测评的证据(2016&2018)》为题,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关于中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学术报告,并分享了她研究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引发本院师生热烈反响。

20515720844101896

作为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高等教育增值领域的专家,沈红教授长期专注于大学本科教育增值的测评与计量,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福特基金、中国教育部、中国财政部等国际国内机构的多项委托项目,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次讲座紧密围绕着“中国本科生能力评估”的主题,从本科生能力评价研究、本科生四项能力现状、高等学校的增值作用、结果/不同/再测/继续四个方面进行汇报。首先,沈红教授指出,大学学习是个人知识习得与能力获得、社会化的必要途径,大学教育的成效主要通过大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展现出来,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所产出的回报率是非常低的,质疑“大学能给学生什么”的声音不断出现。基于对“大学教育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的深切思考,沈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从多项通用能力当中择选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四项通用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这些能力在大学中得到的增值以研究大学教育的作用。考虑到现有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的局限,研究团队综合了间接法和直接法,从个人背景、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教育背景、毕业意愿、大学教育及社会活动经历等方面入手,专门为中国学生研制了一套全国大学生能力测量题(NACC)。调查采用现场纸质测评,范围涵盖16省83所高校1.6万名本科生,通过对样本数据分院校、学科、性别、年级进行多维度交叉比较,全面考察了我国学生四项能力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高等教育对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均产生增值效应,但并非院校层次越高,对学生能力增值产生的效应越大;不同的专业产生的增值效应也不尽相同,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工科和医科学生的增值效应。可以说,沈红教授及其团队开展的此项研究是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智慧的典范,其取得的成果也是巨大的,对当前大学本科生能力评估体系的修正与规范、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完善有重要启示借鉴。

华中科技大学沈红教授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312205191593360587

报告之余,沈红教授向师生们分享了她的一些研究感受。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是无法想象的,比如样本的收集结果可能并不理想,必须考虑到研究的现实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开展研究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遇到了问题要出去找办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这些经历体会对大家今后的学习研究可谓颇有帮助。

沈红教授的报告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讲解生动,且其研究的大学生能力评价问题长期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与在座的硕博生密切相关,因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纷纷就“学生样本取样的随机性与分层性”“是否可迁移开展对大学生素质评估的研究”“学生思维能力变化对后续研究可能造成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沈红教授一一耐心解答。总评环节,王洪才副院长指出,对大学本科生能力的实证研究富有意义,从中可以引申出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创造力与交往能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等等。他还幽默地比较了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的不同,向学生们提出要多开展此类实证研究的建议。

本次学术讲座由覃红霞副院长主持,王洪才副院长、吴薇副教授以及部分在校硕博生参与了本次高教讲座。

(供稿人:2018级硕士生刘美丹)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