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下午3点,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于502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开展了题为“办好高等教育只有一个标准吗?”的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由刘海峰教授主持,教育研究院全体师生均参与了此次双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
报告伊始,刘海峰教授向在座师生隆重地介绍了程方平教授,并给予了他高度的赞扬。程方平教授认为,中国大学的起步较晚,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个功能方面,都是存在进步空间的。当前,中国高校对于大学精神和大学特色的把握和国际上还存在差距,比如国外很多名牌学校,首先会将科学精神放在首位,但是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基于此,程教授反复提及,不要把大学评价标准限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中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国外的标准,而应反思在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如何做到不失去中国特色、中国根基。科学本身具有局限性,我们应该学习科学的精神,而不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范式、科学的标准。另外,在教育研究中,除了科学标准、哲学标准,还应有经验标准,真正好的理论,是要能够回到实践中起作用的。同时,结合五四运动100年这个特殊时期,程教授再次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并对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世界提供中国样本和中国参照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中国的民族复兴、文化复兴,要具备中国风格。报告会结束后,现场反响不断。陈兴德教授和许露博士基于报告内容,提出了“我们提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是恰逢其时,还是为时尚早?”及“如何看待第五轮学科评估标准?”的问题,程方平教授根据提问一一给予了回答。最后,此次双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在刘海峰教授的点评中顺利结束了。

(供稿人:2018级硕士生 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