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落实韩正副总理“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的讲话要求,抓好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每个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我院充分认识到思政课与专业课同为高校育人的主阵地,紧紧把握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的共通点,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重镇,我院积极担负起思政课程改革的重担,对2018级全体研究生开展为期一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系列讲座”,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院的思政课程改革是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顶层构建工作,积极动员和深入挖潜全院师资力量,与此同时也邀请外院优质师资进行授课,将系列讲座进行分阶段实施,前四场讲座安排在新生入学最初阶段进行,后两场讲座则安排在整个学年结束时进行,实现了全过程的思政教育。
在思政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院立足学科基础,深挖思想教育的合适载体,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探索。结合每个教师的研究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系列。我院李国强副教授开设了“道德的教育与教育的道德——习近平教育思想初探”专题讲座;周序助理教授开设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教育理论”专题讲座;陈兴德副教授开设了“‘三个面向’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专题讲座,张彤副教授开设了“习近平建设教育强国思想研究”,这四场讲座安排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全方位帮助新生了解和体会专业知识中的思政教育内涵。
后两场讲座安排在夏季小学期进行。我院王洪才教授开设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地位、作用评述”专题讲座,我校军事教研室谢素蓉副教授开设了“新安全形势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对教育的挑战”专题讲座,最后两场讲座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立足现实,从当今国际形势入手,加强学生国家安全观的教育。

我院的思政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每一场讲座都能够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如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教育理论”讲座上进行关于“国考培训是否为一种异化”、“是否可分为形式上的异化和内容上的异化”等探讨;在“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地位、作用评述”讲座上,不同年代的学生代表分别抒发了其关于毛主席的时代记忆等等。同时,讲座吸引了我院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等群体的积极参与,进一步验证了此次改革的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系列讲座”的成功举行是我院挖掘潜力,勇当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先锋的体现。今后,我院将继续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在机制、体制和模式上寻求更多的突破。
(供稿人: 2018级硕士生 郑雅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