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凝聚教育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9-07-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号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教育对乡土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2019年7月8日至7月15日,由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15名硕士研究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1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海岛14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开展为期8天的“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主题实践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紧扣乡村振兴主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指导,结合《翔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围绕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开展调研,旨在了解厦门市大嶝街道的乡土文化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特色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深化学界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乡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乡村振兴。该调研活动不仅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更是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生动写照。“海岛14号”的成员们十分重视此次实践活动,学生党员更是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为团队贡献力量。

寻记忆重温大嶝历史

大嶝岛原属金门县,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的东南海面,曾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金门县政府迁址大嶝岛、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等历史时刻,涌现诸多历史名人。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来到历史遗址,亲身感受当年的峥嵘岁月。在金门县政府历史陈列馆和金门县政府旧址田野观察中,田墘社区教育促进会前秘书长郑建金娓娓道来,为实践队介绍抗日战争时期金门县政府迁址大嶝岛的抗战岁月等内容。实践队队员们不时驻足观看历史文物,感受大嶝的抗战历史,了解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点点滴滴。

在九架厝战地民俗园,实践队深入学习大嶝岛的革命史,走进九架厝坑道、观看“八二三炮战”历史纪录片和重要战争实物,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在这里,实践队队员们还认真聆听大嶝返乡青年洪毅峰拾遗历史的故事。洪毅峰在外求学、工作多年后,放弃原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改建老房子,创办了炮连书屋和嶝山记忆馆,以重拾在村落改建风潮过程中遗失的大嶝记忆,为大嶝文化及大嶝精神的传承留下实物寄托。

此外,实践队一行还走进林希元植林古迹、姑婆祖文化研究馆、红砖聚落、慈济圣宫等处,深入了解理学名宦林希元、忠孝慈惠姑婆祖、医神保生大帝等历史名人的历史事迹,通过实地田野观察,实践队队员深切直观地感受到大嶝具有丰富典型的乡土文化教育资源,这些乡土文化教育资源是实现大嶝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有效的重视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应用。

品文化感悟三岛精神

英雄三岛是由大嶝岛、小嶝岛、角屿三岛组成的,与金门一带隔海相望。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战”炮击金山村时,三岛人民与驻岛部队并肩作战,坚守海防,创下辉煌成绩,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的光荣称号。为了亲身体会嶝岛历史文化、感悟三岛精神,“海岛14号”实践队队员前往小嶝岛对三岛文化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实践队来到中国白海豚科普馆,了解了白海豚的生存情况,感受到了小嶝岛对海洋生物和自然的珍惜与保护。此外,队员们还来到海峡之声对台广播遗址、月亮湾沙滩等地,站在祖国大陆距离金门最近的地方,队员们激动不已,纷纷表达出两岸一家亲,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和祝福。

实践期间,实践队一行还前往厦门市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实地感悟战地文化。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是目前国内唯一面向金门,以统一祖国大业为主题,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基地。在这里,实践队队员走进各个教育展馆,观看了“世界之最——大喇叭”、“八二三炮战阵地遗址”、“英雄雕塑广场”等实物展品。通过实地田野观察,实践队了解到“大嶝一寸土,大陆一座山”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感受到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英雄三岛人民谱写出的可歌可泣、威震天下的英雄诗篇及被后人提炼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三岛精神”。党员们表示要认真学习弘扬英雄三岛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聚力量助力大嶝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实践期间,实践队深入家庭、学校、社区等进行调研,了解家、校、社三方对大嶝街道乡土文化教育资源的认识、开发与应用情况,从中认识到大嶝街道文化教育氛围相当浓厚,家、校、社三方在对大嶝街道乡土文化教育资源的认识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对大嶝街道乡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上存在差别,需要在政府帮助支持下进行资源整合,汇聚三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助推大嶝教育向前发展。

通过与田墘社区两委代表、田墘社区教育促进会大学生志愿者、田墘社区教育促进会成员代表、阳塘社区教育促进会大学生志愿者、阳塘社区教育促进会成员代表等进行座谈,实践队了解到,大嶝街道各教育促进会自成立以来,得到社区及群众的支持,在中小学生暑期补习、资助品学兼优生和贫困学生、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提高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将通过修缮防空洞、新建校史馆、设立文化长廊、改革大嶝中学教育促进会、推动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等举措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大嶝中学校长林明强老师这样给实践队队员们说道。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矛盾,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其它的兴趣特长,将乡土文化教育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在与小学教师的访谈中,小学教师也表示可以将乡土文化教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不过要有专门的师资和培训。此外,实践队还就乡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支教的定位和目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等内容与东北师范大学“厦门之夏”支教团大嶝分队展开了座谈交流。

2015年,厦门市先行先试,出台《厦门市社区书院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一批社区书院,在此背景下,大嶝街道各社区也成立了社区书院。几年来,社区书院成为各个社区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调研期间,实践队走访了厦门市第一家由个人出资创办的书院——希元书院和大嶝青年众筹成立的北门社区书院的三岛图书馆。希元书院创立人郑瑞勇先生向实践队队员详细介绍了林希元、姑婆祖、红砖聚落等大嶝田墘社区重要的乡土文化教育资源,以及希元书院的主要活动、发展历程等内容,通过座谈交流,队员们了解到,郑瑞勇先生多年来始终坚持初衷,将乡贤的担当精神根植于家乡,推动举办林希元文化节,同时也希望通过社区源远流长的文化来凝聚人心,调动更多群众参与到乡村的文化振兴中,构筑文化自信。在三岛图书馆,其创立人蔡龙吟向队员们介绍了创立三岛图书馆的初衷及其发展现状,并表示希望通过阅读建立书香三岛,提高人们对教育和大嶝文化的重视程度。

钱理群先生说:“人一旦从养育自己的土地上脱离, 他们就丢失了自我存在的依据, 成了‘无根’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液,传承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教育兴则国家兴”,乡村文明的实现离不开乡土文化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学校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要教人知识,更重要的是担负起传承乡土文化的新使命。希望每一位教育者,都能怀有高远的教育情怀,拥有乡土文化教育的自觉性,为服务好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文字:黄路遥 李虹瑾

图片:“海岛14号”实践队队员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