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9日,“院校研究规范发展与院校研究专业人员培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9年年会在哈尔滨松北区融创万达文华酒店隆重召开。我院院长别敦荣教授携我院王璞副教授、洪志忠助理教授等教师代表与部分硕博学生代表一同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为院校研究分会的副理事长,别敦荣教授7月8日上午主持了院校研究分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大会,8日下午担任了此次会议第二分论坛的主持人,带领各会议代表围绕着“新时代院校发展战略与规划”这一分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研讨。

会上,2016级博士生夏颖作了题为《基于IPO模式的“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成效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她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以高被引文章和就业率为标准将现有41所“双一流”大学分为三类,认为目前影响“双一流”建设成效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政府投入和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虽然该结论现已被已有研究证实,但是借助量化研究的方法和系统分析的视角,能够为学界研究“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夏颖还指出,本次会议学者们关于院校研究和大学治理的见解,使其对中国院校研究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理解。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是影响院校研究支持大学治理的重要因素,治理结构的改变对未来院校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2017级硕士生张娟在《大学生师互动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报告中,以来自全国35所高校的10419份数据为依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师互动的现状,尝试探寻不同类型高校改善大学生师互动的路径。该报告引发了在场学者们对于大学生师互动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以及“一流大学”并未体现出一流的生师互动等问题的思考。张娟谈到,通过本次交流与学习,她再次体会到了混合研究的魅力,并指出这是帮助我们院校研究入门者找到并击中“鸟”的优质工具。

2018级硕士生李钰作了题为《大学战略规划风险产生原因及其规避策略探析——基于政治系统模型的分析》的报告,她将政治系统模型引入对于大学战略规划的分析中,对大学战略规划的风险产生原因进行理论解构,指出战略输入过程中要求与支持相分离、战略决策的“黑箱”过程以及反馈机制的缺失是导致规划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规避策略。她指出,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与各位院校研究的专家共同探讨院校规划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学习相关的规划工作实践经验,并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意义重大。

2018级硕士生刘美丹在《香港三所一流大学战略规划文本的比较研究》的主题报告中,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这三所香港一流大学最新的战略规划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与文本分析方法,从环境分析、使命愿景、战略目标与行动、实施保障等规划要素入手,对同一时期不同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结构和内容展开了细致考察,揭示其规划文本具有使命和愿景前瞻性强、核心价值观特色鲜明、战略目标易于操作、战略行动与目标高度契合、实施保障策略丰富等共性特征,最后为内地各高校完善战略规划文本的编制提出相应对策。会后她谈到,新时代的院校研究必须立足于具体的规划实践工作,关注大学真正的发展需求,把握机遇,谋划长远。

会议结束后,别敦荣院长与我校参加此次会议的学生代表在分会场合影留念。

(供稿人:2018级硕士生 刘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