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我院师生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1-05-10

2021年5月7日-5月9日,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江苏高教》、《高校教育管理》和《大学教育科学》杂志社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外80余所高校和单位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与青年学子共计450余人到场参会,另有近万人通过Bilibili直播平台远程参会。

论坛分为开幕式暨大会专家报告、平行论坛报告以及大会学生报告暨闭幕式三个阶段。我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副院长王洪才教授、陈若凝老师以及多名研究生代表参与了此次论坛。其中,王洪才副院长担任大会学生报告点评专家,并于闭幕式上代表下届主办方作了现场发言,我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郭一凡作为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代表在开幕式发言,博士研究生苟斐斐、凌鹊,硕士研究生魏锶梅、张靖佶、郭一凡分别于对应分论坛作报告。

5月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暨大会专家报告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紫金厅举行,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王运来分别在开幕式致辞。我院研究生会主席郭一凡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吴柯豫分别代表各自学院在开幕式发言。

大会专家报告环节共分为三场,浙江大学张应强教授、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南京大学龚放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胡建华教授、苏州大学周川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贾永堂教授、湖南大学余小波教授、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陆根书教授、清华大学文雯副教授、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余秀兰教授以及冒荣教授等专家围绕“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主题,分享了各自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同学们与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共话高教。

5月8日晚上18:30,三场平行论坛报告同步进行。第一平行论坛“一流本科与一流大学建设”在会议中心洁行厅举行,我院硕士生魏锶梅作题为《大学生学习体验、学习投入和学习结果的互惠因果关系研究——基于新生与毕业生的纵向追踪调查》的报告。她以大学新生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探究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投入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投入和学习结果之间总体存在互惠因果关系,但这一关系更多受到学生先前变量的影响。

我院硕士生郭一凡作题为《在特征之外:水课的概念诠释及治理思考》的报告。他从管理学的视角诠释了水课的概念,并指出水课是关乎课程质量的概念,差异性质量观决定了各主体对于水课的认知不同,因而必须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多视角出发对水课概念进行立体化构造。

第二平行论坛“高等教育多元发展与评价”在会议中心以行厅举办。在上半场,我院硕士生张靖佶同学作了题为《可量化的自由:学术自由保障指数化评估的逻辑及局限》的报告。她分析了全球学术自由保障指数化评估的建构逻辑、价值逻辑及存在局限,进一步探讨提升其评估可行性的策略方案。平行论坛下半场由张靖佶同学担任主持。

第三平行论坛“教育生态与基教-高教联动发展”在会议中心躬行厅举办。上半场由我院硕士生杨琦蕙主持。我院博士生凌鹊作了题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分布动态变迁与演化》的报告。她以199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区域动态变迁的驱动因素及演化机理,提出了区域布局调整策略。

5月9日上午,大会学生报告暨闭幕式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紫金厅举行,由南京大学吕林海教授主持。我院王洪才副院长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报告会,博士生苟斐斐作题为《科研参与对本科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PSM检验与质性法的混合研究》的报告。其研究基于约14万份本科生大样本数据,发现科研参与有利于提升本科生非认知能力,且以显性影响人际关系能力及神经认知能力为主,而隐性影响个体自我规制能力。

作为下届会议主办方,我院副院长王洪才教授代表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致辞。他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组织论坛的研究生们给予高度赞扬,表示本届论坛大咖云集,呈现出“大鱼带小鱼”共游的创新活力,明年厦大也将不负众望,让同学们领略新的学术之美与人文之美。

在王运来教授与王洪才教授的会旗交接中,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落下帷幕。

附: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郭一凡在开幕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郭一凡,在此首先向南大、华科的小伙伴们,以及在场和线上的老师、同学们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四年来,三强熔铸,共襄盛举,纪元既开,人才辈出,似而今,金陵再会,更上层楼,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去年的12月18日,南大的主席嘉雄把一会儿要上场的柯豫和我拉到了一个群里,给这个群命名为第三届高教论坛,从此这个群就具有了三神,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三个人是神,而是这个群的特点。第一,这个群是神秘的。我们不仅在群中讨论一些尚未公布的计划方案,更会在其中进行一些不为人知的吐槽,我们会说,“办会真的好难啊”、“求求同学们别再催了”、“希望我今天能见到老师”,这种隐秘的辛酸固然是一种自我宽慰,但是透过这种辛酸,我们能够窥见所有工作人员在背后的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无论如何,这都将成为最感动的记忆。第二,这个群是神奇的。我想它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三个人之间有一种非比寻常的默契,如果用词频分析软件对群里的聊天记录做一个词频分析,那么排在前面的一定是“好、好的、好嘞、Ok、嗯嗯”,这说明我们三个人总是处在同一个频道上,如果这不是出于友谊,那恐怕只能用心有灵犀来解释。第三,这个群是神往的。不仅仅是说,我们对于论坛本身很神往,更是说,我们对于各位老师同学的到来很神往。

3月12日,嘉雄给我们发了第一篇推送,我们立马把这个推送发在了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很快就有同学们来问,我能投稿吗,我想去南京可以吗。一开始我还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后来问的同学越来越多,那种盛况如果用一个网络流行语来形容,那就是:什么叫国际巨星啊?到最后,参会的615篇论文里,厦大的数量达到了68篇,我想这不仅仅出于大家对学术的向往,更源于对南京、南大的向往。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从古至今,每当有文人墨客路过金陵圣地,总是会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从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今天我们虽然不为做诗而来,但仍然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王勃讲,四美具,二难并,音乐、饮食、文章、言语、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些总是很难凑齐,可是今天我们不仅有四美,我们有许多美,老师们是美的,同学们是美的,校园是美的,城市是美的,甚至一会儿的茶歇也应该是美的,这么多美聚集到一起,仿佛我们离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梦想并不遥远,当然我们这个同,既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是求同存异。每当想到这里,我们就不由得再次向在幕后、在每一个细节中为我们创造美的工作人员们表达感谢。

临行前,我找到了论坛初创团队中的一位师兄,请他讲讲当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故事。他告诉我,当时,老师们敏锐地发现,我们缺少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学研究生论坛,缺少一个研究生们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于是老师们大笔一挥,“你们就放心去做吧”。真乃是号召如箭,此箭一发,不知引得多少师兄师姐投入其中,组织、联络、承办、总结,他们不仅仅是在从事一项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从事一种追求。他们追求的正是学生主体、面向学生、为了学生的理念,追求的是学生们搭建给自己的平台。而他们也意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南大、华科的同仁参与其中,成为了我们最忠实的伙伴。一人之心也,千万人之心也,一个小小的开始,就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而今,我们的论坛已是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面对这样的盛况,我们就更应该向那些在论坛发展过程中贡献的力量的老师同学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明年,论坛将回到它的出生地厦门大学。明年也正好是厦门大学的一百零一周年,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在厦大新百年征程的第一个脚印上共同见证又一次盛会。我本来想说,欢迎大家来厦大做客,可是转念一想,哪里有什么客人的说法呢,在高等教育学领域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是学术研究的主人,是这个学科当下的或者未来的主人,既然是主人,也就没有什么做客的说法了,那我只能说,欢迎各位回家,欢迎论坛回家。四载春秋言未尽,鹭岛相约意无穷。当然,在说出“我们厦门再见”这句话之前,我们也一定要虔诚地约定,约定在当下,在南大,留下一次讲不出再见的美好经历,留下一次不说再见的永恒回忆。

谢谢各位!

图文丨教育研究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部分图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会

感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会提供素材!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