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院已成功举办多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并收获了参加同学的一致肯定与感谢。本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幸邀请到具有多年心理辅导经验的钱兰英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敞开心扉,拥抱阳光。截至5月21日上午,本学期我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已在钱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开展了四次,四次辅导形式以漫谈为主,参与同学可以在放松愉悦的团体氛围下畅所欲言,倾听彼此内心的声音。

第一次团体辅导尚处于团体组建时期,钱老师介绍了本次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内容,并邀请大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同时为自己取一个新的昵称。这个“昵称”或许对自身而言有着重要含义,或许会在他人呼唤时带来欢乐。在这一刻,新的昵称赋予了大家新的身份,消融了一开始的陌生和拘谨,氤氲着轻松亲切的氛围。随后,同学们吐露自己近期的烦恼和困惑,或许是学业上的烦闷、或许是与父母相处时的迷茫、或许是人生交叉路口选择的踌躇......倾听过后,钱老师教给大家如何利用呼吸、身体抖动等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将身体中的负能量情绪排解出来,给灵魂解压。
五一假期后迎来了第二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于是同学们围绕着“五一过得怎么样”,分享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可能是充实的假期,也可能是稀松平常的生活体验。大家的五一假期内心体验也各不相同,不少同学抒发了假期里与家人或朋友相处的不愉快,钱老师耐心引导倾诉者去觉察内心的情绪所在,倾听的同学也纷纷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还有同学在假期中仍忙碌于学业,更有人提到了学业拖延给自己带来的困扰。钱老师的一番话语,使得大家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明白拖延行为带来的自我否定,才是真正的“内耗”,这种观念上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是比拖延行为更需要及时遏制的。在短短的一上午,大家了解了他人各异的五一假期体验,也学会去关注内心的情绪体验。
第三次团体辅导的漫谈主题较为沉重,大家回忆了自己经历过的亲人、挚友、爱宠的离去,难掩悲伤。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生命消逝的不舍,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相似的情感体验。在彼此倾诉的过程中,钱老师还引导大家学会在哭泣时呼吸、身体放松,避免习惯性的自我压抑。在活动接近尾声之时,钱老师还提醒大家,悲痛之后的饮食注意事项,大家纷纷感叹老师的体贴与关怀。生活中我们鲜有关于生命的教育,死亡似乎也成为一项交谈禁忌,这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以“死亡”为焦点,打开了大家内心尘封的记忆,同时,也让大家对生命更为珍视,让自己“有了活的力量”,也更懂得要“珍惜、好好对待仍在世的身边人”。
第四次团体辅导,在短短的一上午时间内,从校园活动,到儿童的性教育、再到成长过程中相伴的姐妹,话题十分丰富。在会上,大家畅谈了希望举办什么样的活动,钱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参与过的读书会是如何展开的。接着,便提到了儿童绘本与儿童性教育,钱老师细致地介绍了不同阶段儿童的性教育应注重哪些方面。钱老师还告诉大家,性教育不仅仅是要告诉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还要告诉小朋友不能伤害别人,而正是此类性教育的缺失,导致一些罪犯对自己的罪行没有愧疚感,同学们纷纷点头,对性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最后,话题聚焦于大家在成长过程中姐妹相处的记忆,从大家的交谈中发现,随着年岁增长与心智成熟,过去对于姐姐或妹妹的怨言,似乎已云淡风轻,转而化为姐妹间柔软的温情,也许这便是成长的转变。
本学期我院的团体心理辅导已经开展了超过半数,想必参与同学都在不断收获团体支持感,能够学会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与自己和解,心中也更有力量与勇气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挑战,对于那些美好的、快乐的瞬间,也定将更为珍惜。那么就让我们去期待接下来几次的见面,去更好地倾听彼此内心深处的声音吧~

(本学期第四次团体心理辅导)
供稿:林岫崎、王润青
图片:林岫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