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以为己,学以成人——陈斌老师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2-06-26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大概一周前我接到通知,让我作为教师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我想领导安排我在毕业典礼上讲话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大家在开学典礼上看到88年出生的我,发型已经是这样,可能会击退一大部分同学的求学热情。在此,我由衷地感谢学院领导如此英明的决定。

那么,离别将至,我该说些什么?今天的主角是你们,就从你们开始吧。

对于在座的许多同学来说,你们的学生时代即将划上句号。愿你们在毕业若干年以后,依然还记得曾经在厦大度过的点点滴滴——和室友彻夜长谈,同导师斗智斗勇,在白城沙滩看日出,在芙蓉湖畔喂天鹅,在嘉庚广场迎新年。多年以后,愿你回想起厦大的这段时光,仍能从中汲取养分,化作前行的力量。

理想很空,老师很穷。临行前,我无法给大家送上一份厚礼,只能借这个机会和你们说几句心里话,作为临别礼物。

一是学以为己。

孔子曾言,“古之学者为己”。意思是,古人学习是为了解答自己内心的困惑,努力提升自己。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你们。我犹记得刚入学时印在你们脸上的那份喜悦与憧憬。我还记得炫怿在复试时自信而坚定的眼神,一凡和施艺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慧婷和琦蕙动人的舞姿,郭静作为兼职辅导员为大家服务的身影。我也不会忘记佩珊因语言不习惯而焦急流泪,凤菊在初来厦大时的不自信,高欣和诗玉在课堂上的不适应,还有廖霞、萧然、谢玲你们三位湖南妹子作报告时机关枪般的语速。

有人说,大学是用来蒸桑拿的,你的任务就是在这里熏陶;也有人说,大学是用来回忆的,未来你做梦梦见最多的地方就是大学;我想说,大学是用来尝试的,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有无数的可能,关键要敢于尝试。上大学,就是要经常打开窗户。开窗,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要发现另一个世界,寻找另一种可能。2010年,当我初到厦大,听说厦门有马拉松,我试探性地报名参赛。尽管成绩不太理想,但42.195公里对我而言不再遥不可及。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会训练至少10公里,每年都会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至今已12年。

学以为己,就是要努力激发自我潜能,就是要不断塑造成长型思维,就是要敢于突破个人天花板——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就像最近爆红的新东方主播董宇辉老师所说的,“别怕,那些难熬的夜也终会过去,折断又愈合的翅膀更加坚实,普通人也可以落落大方。”

二是学以致用。

最近,无论是走在校园,还是刷朋友圈,到处都能看到穿着学位服拍照的情景。你们三五成群,摆着各种pose,哈哈大笑,不时还将帽子抛向空中。每当我从身边走过,不由心生羡慕。或许,这就是青春的滋味;或许,这就是大学该有的模样。

当你走向社会,你会发现现实可能很残酷,也可能很诱人;当你感到内卷加剧,你可能会迎难而上,也可能选择躺平;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大多时候都在低头赶路,为生活奔波。从今以后,我们都将重新开始,也许我们终究不过是个平凡的人。但只要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同样可以成就自我,闪烁耀眼的光芒。

我始终相信,功不唐捐。我们过去多年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总会有用武之地。但所学与所需并非完全契合,有时甚至是割裂的。学以致用不单纯是为了实现知识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个人潜能,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联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因为马克思说过,“只有创造性地工作才能赢得尊重”。

三是学以成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这句简短的话,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化育民心,开启民智;就是要教育成人,培养公民。

“学以成人”中的“学”要求我们摒弃对学习的狭隘认知,做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应学。这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应有的图景。这里所指的“人”,不是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单向度的人”,不是德雷谢维奇所感叹的“优秀的绵羊”,更不是钱理群所讽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始终对周遭的不幸抱有同理心的人,是对生活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人,是致力于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是不甘于躺平而追求卓越的人。

如果说,“学以为己”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回应自己内心的困惑,“学以致用”是利用所学知识谋求安身立命,“学以成人”则是在知与行的持续互动中实现终身成长。当然,要实现上述目标,需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保持思想上的谦逊,并从固有的价值预设中走出来。

对于过去的你们而言,多少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当你们满怀憧憬走进厦园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就在全国肆虐;当你们踌躇满志整装待发,又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同时,你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你们不仅参与了潘懋元先生的百岁寿诞,见证了建校百年和建党百年的历史荣光,还目睹了我校教育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和黄宜弘楼旧貌换新颜。

未来,也许你们将遭遇更大的、更难以预料的挑战,但只要你们始终抱有对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始终践行知与行的结合,始终抱定“知无央,爱无疆”的厦大情怀,就一定能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真心希望你们能常回家看看,看看你们的老师,也顺便看看我。其实你懂的,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因为你们不太可能经常回来。

所以,我只能衷心地祝愿你们心存感恩,永怀赤子之心,归来仍是少年。

谢谢大家!

文字:陈斌

图片:洪颖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